人體體重的三分之二是水, 成年人身體成分中,蛋白質占17%,脂肪占14%,碳水化合物占1%~2%,鈣等礦物質占6%,而大約60%為水。
人體內所含的水分,大約每15天更新一次。成年人每天飲用水的標準是:每千克體重應該補充40毫升的水。專家認為,喝水的總原則是:一天不能少于500cc,但也不要超過3000cc。

“口干”是缺水的最后征兆,當大腦感到身體缺水的信號時,身體已經“干旱”好久了。人體內水分缺乏會導致體液失衡、血液的濃度增加、pH值降低,從而影響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。
人體對水的吸收簡單而直接。喝水之后,水大部分被小腸和大腸直接吸收,通過腸黏膜吸收至腸道毛細血管或淋巴管,成為血液的一部分流入心臟,最后由心臟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。
水進入人體后,是以分子的形態存在,相比大分子結構的其他營養物質,那些小分子結構的水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內,參與生命代謝活動。人體內有一個“干旱”管理機制,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,身體缺水時,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運的營養。
嘴唇和嘴唇周圍的皮膚是比較容易辨識缺水的重要“指標”。身體急需水的一個明顯跡象就是口干舌燥,并伴有舌頭微微腫脹。
大家都知道身體都是由水構成的,當我們身體里面的所需的水分少于正常值時,容易造成身體無法正常的運作,無法及時產生能量,人也會容易疲勞。
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都融于水中,身體才容易吸收。如果身體出現缺水,食物就會變得難以吸收,引發消化不良。
我們攝取食物里面的營養物質,那些無法被吸收的物質全都會被壓縮轉移到大腸,形成便便,而這個過程中,身體里面的水分就起到潤滑劑的作用。若缺水的話會導致體內廢物無法及時排出,堆積在身體里,從而引發便秘。
心率加快或者站立時血壓突然變化會眩暈,可能都是飲水不足造成的。
有時候我們分不清饑餓和口渴,以為想吃東西就是餓了,實則不然?!叭绻覀円惶煜聛硪呀洺粤俗銐蚨嗟氖澄?,但是仍然想吃零食,尤其想吃水果這些‘水靈’的零食。要記得,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‘委婉’信號。實際上你并不需要更多食物,可能只是缺水了。
檢測皮膚是否缺水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壓測試了——將皮膚緊按下去,看看它反彈的速度。
如果能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,說明你體內有充足的水分。若回彈稍稍“費時”,那么你不止要給肌膚喝飽水,你自己也該喝水了。
夏季悶熱,每天出汗很多,身體容易出現缺水、脫水的問題。大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,喝干凈健康的好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