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準喝涼水?!?/span>
對很多中國人來說,這是一條養生必備的至理名言。涼的、冰的都是寒性食物,是中國人生活中的大禁忌,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喝一口,就離生病不遠了。

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,與我們同緯度的西方人,他們從小就是喝冰水長大的,燒熱水多是為了泡茶和咖啡。
那么,為什么只有中國人不能喝涼水、冰水?我們的身體到底有什么特殊性,需要遵循這種禁忌呢?
1
一年四季可喝涼水
其實我們的身體根本沒有什么特殊性,除非是那種會引起人明顯不適的寒冷,一般意義上的涼并不會對人的健康有害的。
別說夏天喝冷飲于健康無礙,就是一年四季喝冷水也無所謂,這其中的度就在于飲水者的習慣,根本就沒有什么可以適合所有人的禁忌。
2
污染的水源才致病
古時候,因為水的衛生條件很差,直接喝極其容易引起腹瀉,并且會引起傳染病。
但古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,就單純把鍋甩給涼水,普遍認為是涼水使腸胃被寒毒侵蝕。

那么中國古人是如何解決飲用水安全的問題呢?
河水和淺層地下水都是容易被污染的,而其中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污染物是微生物。
水源被微生物污染是過去傳染病流行的最重要原因,直到如今,這仍然是世界上許多落后地區的重大危險。
為了解決清潔飲用水源問題,不同的文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。
歐洲人的祖先發明了發酵殺菌的方法,以喝啤酒來解渴,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就比較聰明了——喝茶。
在亨利·歐內斯特·西格里斯特所著的《疾病的文化史》中,提及“喝茶的習慣迫使中國人把飲用水煮沸,因此防止了很多腸道疾病”。
喝茶習慣就得用沸水,自然就起到了滅菌的作用。于是一代又一代,都知道了,喝沸水安全,喝生水冷水則可能得病。
但中國古人可并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,不知道細菌等微生物為何物,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認識水平去理解沸水與冷水的區別,因此自然會形成對冷水的飲用禁忌。
公正地說,這一禁忌在古代社會對保障人民健康還是有一定意義的。直至現在,我們有理由認為,在古代社會中國古人這種喝開水的習慣,可能要比羅馬人的飲水還更安全些。
3
涼水禁忌
喝涼水,一時爽。一直喝,一直爽。
話雖這樣,小樂建議,有些時候還是不要喝涼水了。忍一時風平浪靜,喝一口熱水海闊天空。
在懷孕期間,孕婦的抵抗力是會變弱的,喝涼水的話很容易就引起寒癥,這樣不利于胎兒的發育。
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寶寶,他們的身體器官發育不成熟,涼水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以及感冒,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,大家總喜歡大口大口地喝涼水降溫,但這樣是難以起到降溫的效果的,喝熱水才是正確的解暑姿勢。
熱水可以促使毛孔打開,排出汗液,排走體內的熱氣,起到降溫的作用。
這類人本身脾胃虛弱,喝涼水很容易引起腸胃炎,導致腹瀉腹痛。
老年人體質較弱,而且心腦血管老化,功能下降,涼水會導致血管痙攣,引起腦血栓和心絞痛等癥狀。
4
畏寒的中國人
我們今天討論這些禁忌,其主要的現實意義也許并不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,而是驅魅,改造舊有的觀念,從而使人們可以更加自由地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。比如說,在炎炎夏日我們可以適量享用冷飲。
那么,這些禁忌又為什么會流傳至今呢?

這是因為古人最初意識到疾病的危害之后,便急于對疾病的成因乃至預防方法提出一套理論,這也是醫學這一古老的行當一直以來承受的壓力,它需要對大眾提供一套對付疾病的方法。
因此,各個民族和地區的古老醫學理論中,均對疾病的成因提出過一些很簡單粗略的解釋。
比如巫術時代會提出魔鬼附體之類的是疾病的成因;西方傳統醫學提出過體液不平衡是致病原因。
中國古代的醫學體系則提出風寒暑濕燥火之類的外邪是疾病的誘因,而這便是現今的部分中國人仍然畏涼如虎的歷史根由。
最后需要提及的是,中國農村地區的自來水普及率直到2018年底達到81%,因此,當你糾結飲水的涼熱對健康的影響時,有些同胞卻連飲水安全都還是個問題呢。為保證飲用水安全,選擇飲用桶裝水,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